灵光寺,位于北京市西山余脉翠微山东麓,因供奉释迦牟尼佛牙舍利而闻名于世,成为中外佛教徒朝拜的中心之一。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。
灵光寺创建于唐代大历年间,初名龙泉寺。金世宗大定二年重修,改称觉山寺。辽道宗咸雍七年,丞相耶律仁先之母郑氏为供奉佛牙舍利建造了招仙塔。塔为八角形,以雕砖砌成,规模宏大。据《日下旧闻考》载:“寺后有塔十层八楼,俗称画像千佛塔,绕塔基有铁钉龛十六座。塔西有井泉,深广约五尺余。”明英宗正统年间,征调全国各地木材扩建该寺后,始改今名。
公元1900年,灵光古刹毁于八国联军炮火。后经长达二十三年鼎力重建才得以再生。重兴后的灵光寺坐北朝南,纵向布局。南部为大悲院和金鱼池院。北部分别为方丈院、塔院、居士院和大雄宝殿。
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,经数次改扩建,灵光寺北部的古建群落已发生了彻底改变,殿堂阁舍的功用也已不同以往。
今日的灵光寺宝塔巍峨,殿宇宏丽,古木参天,游廊迤逦;更有流泉飞瀑临崖垂泻,锦鳞追逐游戏莲池;钟磬悠悠,香烟袅袅,景致分外迷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