雍和宫位于北京东城北新桥雍和宫大街,是北京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,它的藏语名称为“噶丹金袷林”,意为兜率壮丽宫。
雍和宫的旧址原是明代太监官房,清康熙三十三年(1694)在此为皇四子胤祯修建府邸。康熙四十八年(1709),胤祯被封为雍亲王,这里便成为雍亲王府。胤祯即位后,将一半建筑改作黄教上院,另一半留作行宫。雍正三年(1725)改名为“雍和宫”。1735年,雍正去世,下葬前曾在此停灵。乾隆九年(1744),雍和宫正式改为藏传佛教寺庙。
1949年以前,雍和宫年久失修,殿堂颓败,杂草丛生。新中国建立后,人民政府于1950年、1952年两次拨款修缮。1961年该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“文革”初期,在雍和宫面临再度被毁的危急关头,经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予以保护,使这座名刹得以完整地保存至今。1979年又进行了全面修整,寺貌焕然一新。1981年,雍和宫作为宗教活动场所重新对外开放。1983年,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。